冬虫夏草,简称“虫草”,是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构成的复合体,真正的虫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,对自然环境要求高。
夏季,虫子卵产于地面,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,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,在幼虫体内生长。经过一个冬天,到第二年春天来临,霉菌菌丝开始生长,到夏天时长出地面,外观象一根小草,这样,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“冬虫夏草”。
菌孢把虫体作为养料,生长迅速,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,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,这时的虫草称为“头草”,质量最好,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,称为“二草”,质量次之。
眼下,正值藏区采挖虫草的黄金季节,6月5日,记者走进兴海,看到了难得一见的“冷清”和“热闹”。
在河卡镇、唐乃亥乡等地采访时,很少见到青壮年的身影,村庄里显得有些“冷清”,一打听,才知道挖虫草去了。
6月6日清晨,记者跟随河卡镇牧民当周来到离镇子20公里处的大山里,上山后才知道原来热闹却在这深山里头,浩浩荡荡的采挖人爬满了整个山坡,场面像是迁徙中的“水牛军团”。
1个小时过去了,记者未采挖到一根虫草,见记者心慌的神态,牧民当周介绍说,采挖虫草难度很大,眼不尖气不静的人,一天挖不到一支,所以找虫草时不能心浮气躁。正在这时,我们身后的一名牧民从地下挖出一颗虫草,拿着那根虫草,他满脸幸福的微笑。“今年虫草的价格不知道能不能再涨,目前价格不如去年啊。”当周介绍说,今年刚挖出的虫草,平均价为16元,相比去年这时的价格降了一半。虽然如此,但对于牧民来说,采挖虫草是收入可观的。
不可否认,虫草给当地经济和牧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效益,同时,我们也能从中看到采挖虫草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,因为挖虫草一般使用的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,发现虫草后,为不破坏虫体,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,挖一根虫草相当于要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,而采挖过程中被践踏、车碾的面积则更大。
自2013年开始,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兴海县政府的重视,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,要求采挖人员在采挖虫草时不能破坏周围植被,采挖后必须回填草坪,并随时清洁人为带来的垃圾,保证资源循环利用。
从山上挖虫草现场下到山沟,沿途见到采挖虫草人的营地让我们大吃一惊:几十上百顶帐篷逐水而居,有煤气罐、柴火垛子和升起的炊烟,这里有管理者、采挖者和收购者,俨然是一个行色丰富的小行色丰富的小社会,平时乡里、村里的热闹景象在这个特殊季节里被转移到山里,而山里的收成将影响市场的价格波动起伏,一根小小的虫草掀动着大大的世界。